,用时 4 个月,坚持每天练习,把每一张练习稿做成了科幻大片。对于一个专业学习三维的人,我想这可能很容易办到,而他在这之前专业和三维八杆子打不着,只是因为兴趣以及后来从事三维包装工作需要,工作之余抽空自学。
账号名称看起来像是一串乱码,但就是这样一个用尽全力把自己名字抽象化、符号化的一个人,只发了四组作品,每组都是首页,迅速获得认证,成为了推荐设计师,嗯..不错不错
场景练习刚刚开始,这个阶段,虽然带着科幻的感觉去练习,但是这个阶段主要还是探索。一方面是软件的运用,一方面是找到自己擅长表达的方式。
3 个月前,作品的场景变得更有深度,场景似乎越来越接近我们熟悉的生活。每次练习,大概需要花两三个小时,每次做图之前会提前寻找灵感,确定一个大概方向,然后就边做边想,运用软件知识尝试不同的效果,最后得到自己觉得最好的画面。
1个多月前,场景似乎有了一种魔力——代入感,每一个场景都好像是为我们每个人打造的,如临其境,仿佛可以触摸虚构的世界中。
场景变得更加丰富,最开始,对三维是有一些刻板印象的,总觉得这些场景肯定是照片,然后稍加处理,所以最初在看作品时,虽然震撼,但总觉得被一种怀疑的声音干扰。第二次采访时,忍不住把这个疑惑抛给了作者,幸好,这些场景,除了某些天空的云朵,都是在C4D中渲染出来的,怀疑的声音被再次的震撼和感叹轻松解除。
仿佛有一种外星文明潜伏地球的迷人科幻感以及孤独感。或者,又像是人类文明秘密登陆其他星球,执行着一场神秘的任务。由于这个阶段每天都在练习,所以作品更多注重视觉效果,在故事方面可能还未植入更多的主观想法。也许正是这样无意识的表达,才让我们观者有了一个更广阔的想象。
在几个月的不断练习中,第一主要是训练自己的创意表达,第二是学习技能,改善每个软件之间配合的流程,这样,在做其他项目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。小Z问作者,练习这么多三维场景,最终要达到什么目标,要去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?作者说,还是想做电影吧,不过扮演角色暂时还没想到……电影的场景概念也有一定的了解,还在学习中…